【实用】解决方案范文集锦八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解决方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决方案 篇1在世界经济萎靡不振,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持续增温但通胀危机四伏的经济形势之下,我国政府加大了国有汽车品牌的扶持力度,在带动我国汽车出口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也激发了更多的汽车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整车厂开始布局和拓展海外出口业务,
汽车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显示,XX年4月国内汽车企业出口为8.94万辆,同比微增1.5%。而1~4月国内整车出口31.6万辆,同比增长12.7%,随着汽车出口业务量的不断攀升配套的管理也凸显出了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汽车出口业务管理 “捉襟见肘”
众多迹象表明即便是在出口市场环境逐渐恶化的情况下,中国汽车企业出口仍“欣欣向荣”。但繁荣的背后,机遇与挑战是并存。首先汽车产品出口区域结构有待优化。亚洲、拉丁美洲、非洲占据了出口国的绝对份额,但面对欧洲这样的主流消费市场往往“望洋兴叹”;其次汽车产品出口产品面临“双低”窘境。企业出口业务总体呈现“价格低”“配置低”的现状;最后汽车产品出口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收益率”的特征在我国企业中毫无优势。
面对宏观经济的不利条件,汽车企业就必须从内部管理着手,提升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在出口业务上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
1.缺乏对海外市场经验,急需建立规范化的业务运用机制
我国汽车企业涉足的时间并不长,对于汽车出口业务,对于海外市场的研究也并不够深入,缺乏业务管理和市场管理的经验。面对不同国家的出口标准、沟通方式、贸易习惯等存在的信息缺失,因此需要通过建立一套规范化的业务运营机制来实现出口贸易的顺畅。
2.面对出口业务的繁杂,管理效率低下
整车出口业务在我国开展较早,管理起来相对容易,但是在CKD及配件出口方面涉及到的业务相对繁杂,出口国的限制也更加苛刻,因此合规有序的管理好出口业务,提高业务管理的效率是必须的。而管理效率的提升必须通过摆脱繁杂的人工操作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业务办理的效率。
3.地域、时差等因素造成了沟通不畅,影响订单达成,制约业务扩展
汽车出口业务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和客户的沟通,及时顺畅的沟通往往可以大大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并保证贸易的达成,特别是面对时差,无法面对面沟通的地域限制等问题,顺畅的沟通就是拿下订单的先决条件。
4.海外贸易业务在企业内部的多部门协同效率低
汽车出口业务在处理对外业务的同时,内部的协同也是关键所在。汽车出口关联到多个部门,信息共享是否顺畅,业务处理是否及时,订单处理进度如何等问题一旦出现断层就无法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及时性,并会对业务管理造成很大的困扰。
5.包装、发运环节管控力度差,错、漏、短运问题时常出现
在汽车出口业务特别是CKD及售后配件的出口上,包装和发运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直接关联到企业索赔的金额,也是导致出口成本上升的主要问题,需要通过对包装、发运等关键环节的严格控制错、漏、短运现象的发生,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
6.客户付款信息不清晰,应收账款回款延误问题屡见不鲜
在汽车出口业务中,应收账款问题是跨部门、跨业务、跨国家的问题,各职能部门之间沟通渠道的畅通与否,与同一客户发生业务的种类多样,各个国家对外汇管理政策的不同都直接影响到回款的时间。各自为阵,信息互通困难的局面必须得到改善。
二、 “量体裁衣”的汽车出口业务解决方案
随着信息化应用在我国的普及和深化,当管理业务出现“捉襟见肘”局面的时候企业已经习惯在信息技术上寻求解决之道。但是面对众多汽车出口企业在整车、CKD及配件出口业务上遭遇的管理瓶颈,市场上鲜有成熟的系统可以解决。而Covisint汽车行业出口业务系统解决方案则是从和上海通用汽车出口平台的合作开发中整合而来,在整体上的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实践表明这套解决方案可以从“点、线、面”的不同维度和层面解决企业在出口贸易上的全过程管理需求。
1.点——以业务需求出发,布局系统功能要点
Covisint汽车行业出口业务系统解决方案重点解决在CKD和售后配件的出口业务中的难题,从汽车企业需求出发将管理问题转化为合同管理、订单管理、发运及单证管理、索赔管理、主数据维护、工程变更申请管理、统计报表等核心功能模块,通过完善的系统功能布局达到出口业务全过程管理的目标。
订单管理。订单接收采用传统EDI即机对机接口自动接收订单和Web EDI及人对机接口由客户直接上传订单的方式保障订单信息沟通的顺畅;订单校验与审批也是可以通过工作流管理的方式根据校验结果提交相应部门审批完成信息上下游的及时传递。
发运及单证管理。将汽车出口业务中的关键环节物料包装及发运管理作为模块的核心功能,根据系统包装参数、订单需求完成物料出库/出港,并反馈相关信息,出现包装清单缺失,包装问题及时报警并提交相关部门处理,避免因货物离港造成索赔问题。
工程变更需求申请。针对客户发起的主动工程变更,如零件国产化,要求从SPL清单中删除零件或是临时或长期采购新零件,要求在SPL清单中添加零件等系统都可以根据申请的内容自动移转到相关的贸易部门审核直至跟踪到最终的变更执行
解决方案 篇2一、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
从上学期末测试的情况归纳,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程度不够。
2.对学生干部的满意程度不够。
3.班级学生遵守纪律不够。
4.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方法不够科学。
(二)原因:
1.学生对集体目标管理的参与度不够:
(1)小学时当过,而今未当主要干部者有失落感、自卑感;
(2)学生参与管理的成功体验不够。
2.学生干部以身作则不够。
3.自律程度不够:
(1)科任教师纪律要求宽严不一致,课堂纪律表现不一;
(2)有些学生视学习为"交作业账",上课时赶做其他作业,自修课又感到无事可做,不认真自修;
(3)学有余力者自修完成作业后不抓紧时间复习、预习,也放松纪律;
(4)有的学生尊师不够。
4.学习方法不够科学,一些学生缺乏追求巧学的思想,预、复习工作较差。
5.一些学生不能刻苦磨炼自己的思想和意 ……此处隐藏18656个字……N技术的优势。在轨道交通中,列车的高速移动会导致多普勒频移增大,LTE在设计时就考虑高速移动需求,有专门的频偏估算和纠错算法,增强的算法可以容忍频偏范围超过1kHz,保证高速场景性能。
相对于目前应用的WLAN设备,LTE具有的抗外界干扰以及高速移动性能,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用LTE技术组建无线通信综合承载网,综合承载信号系统、PIS、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文本信息等车地通信业务。
4组网方案
1)LTE技术体制概述
LTE网络架构采用基于IP的扁平化网络结构,由核心网子系统(EPC)、无线网子系统eNodeB及终端设备组成,其中,eNodeB包含分布式基带处理单元(BBU)和射频拉远单元(RRU)设备。
EPC由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归属用户服务器(HSS)、服务网关(S-GW)及分组网关(PGW)、路由器及根据需要配置的MBMS-GW组播网关等设备构成。
TD-LTE技术具备上下行资源可调配的特点,可根据业务需要灵活配置上下行业务比例。
2)TD-LTE技术的宽带移动性优势
移动接入性强:采用自动频率校正确保高速移动(>120km/h)场景下的无线链路质量,具备优良的高速移动状态下的宽带接入能力。
抗干扰能力强:采用ICIC、IRC等专业技术,有效降低小区边缘频率干扰,提高小区吞吐率,若使用行业专有频段,外部干扰少。
QoS机制:LTE系统定义了标准的QCI属性,所有QCI属性均可根据实际需求预配置在eNodeB上,这些参数决定了无线侧承载资源的分配。在资源受限的条件下由ARP参数决定是否接受相应的承载建立请求。
3)组网方案
本工程组建的无线通信综合承载网,采用两套LTE设备冗余组成A、B两张网,全线按照链状网结构分别部署两套完全相同的“BBU+RRU”网络,通过专用传输系统提供的传输通道分别接入控制中心设置的两套LTE核心网设备。
隧道区间采用RRU+漏泄同轴电缆方式覆盖,车辆段采用RRU+天线方式覆盖。两张网络完全独立,并行工作,互不影响。
每个网络均包括EPC、eNodeB、车载无线终端(CPE)。信号系统信息在两套网络上同时传输,以保证其对网络可靠性的要求,由信号系统同时接收并判断确定使用有用信息。
4)频率规划及指配
a.网络承载业务带宽需求
根据第2节业务带宽需求分析,无线通信综合承载网需要承载的业务信息。
b.频率资源规划
正线(地下部分)无线频率需求:
*根据业务信息承载统计,正线A、B双网共需20MHz频率资源。
*A网使用15MHz带宽组网。
*B网使用5MHz带宽组网。
车辆基地(地面部分)无线带宽需求:
*根据业务信息承载统计,A、B双网共需10MHz频率资源。
*A网使用5MHz带宽组网。
*B网使用5MHz带宽(与正线B网组网方式始终一致)。
c.需要说明的问题
由于A网在车辆段(地面)和正线(地下)采用不同的频率带宽组网,在2个不同频带的eNodeB小区边界位置(位于出入段线附近)会产生1~2s的链路中断时间,用于注册到A网的车载终端执行小区重选操作;B网在正线和车辆基地的组网方式始终一致,切换不受影响。
在上下行时隙配置一致时,两个TD-LTE网络可以同站址共存。本方案通过对基站和车载设备侧的合路器加装滤波器进一步消除网络干扰,提高频谱利用率。
5)与运营商无线频率干扰
无线通信综合承载网与运营商间干扰主要需考虑TD-LTE与其频段最接近的运营商无线系统间的干扰,主要为FDD上行频率1755~1785MHz,移动DCS下行1805~1830MHz,通过分析运营商无线系统和TD-LTE(1785~1805MHz)系统杂散和阻塞要求,两系统间必须具备80dB的隔离度,既运营商无线系统的频率和TD-LTE(1785~1805MHz)间需设置5MHz的保护间隔。
在实际工程中,轨道交通建设方可与运营商进行协商,要求运营商进行频率规划,在轨道交通中不引入与TD-LTE(1785~1805MHz)相邻的频段,且保证5MHz的频率间隔。
6)QoS规划
基于LTE技术的无线通信综合承载网承载了信号系统列控CBTC信息、PIS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文本信息等业务,各业务的ARP分配由高到低;同时根据各业务对可靠性、时延的要求,系统为其分配不同的QCI。
7)无线信号覆盖设计
a.系统指标
根据无线通信综合承载网的承载需求,无线网络覆盖率的设计目标需要满足如下指标。
*要求在覆盖区域内,TD-LTE无线网络覆盖率应满足RSRP≥-95dBm的概率大于95%;
*要求在同频组网条件下,满足车地承载业务信息需求的概率大于95%;
*无线接通率:基本目标>98%;
*掉线率:基本目标98%;
*块误码率(BLER):基本目标<10%,挑战目标<1%。
b.区间覆盖
覆盖方式:无线通信综合承载网无线覆盖可以采用天线和漏缆覆盖,对于地下线路建议采用漏缆方式进行覆盖,对于车辆段(维修基地)和地上线路建议采用天线覆盖。
漏缆方案:对于单漏缆和双漏缆的选择,不能仅仅考虑设备数据吞吐能力的差异,还需要考虑漏缆部署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当其中一根漏缆出现问题时,另外一根漏缆仍可以正常使用,系统可以通过传输模式自动转换(如从TM3转为TM1模式)消除无线覆盖的单点故障。另外双漏缆部署,按双流方式实现MIMO空间复用,可以有效提高信道的容量。综合以上分析,建议使用双漏缆方案。
5实验测试
20xx年上半年,由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组织,多家LTE设备厂家、信号系统设备厂家、乘客信息系统设备厂家和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厂家参与,共同进行了无线通信综合承载网试验。本次试验共分为两步:第一步为实验室测试,第二步为现场测试。20xx年上半年进行的实验室测试验证了LTE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综合承载的可用性;20xx年下半年进行的现场测试对无线通信综合承载网及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验证,包括丢包率、切换试验和不同频宽的吞吐量,现场测试结果验证了基于LTE技术的无线通信综合承载网满足轨道交通信号系统、PIS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文本下发等业务需求。
6结论
综上所述,经过业务分析、技术比选和LTE技术研究,确立了基于LTE技术无线通信综合承载网的技术方案。实验测试数据验证了该技术方案的可用性和可行性。建设基于LTE技术无线通信综合承载网,可以有效解决专用频率资源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大大减少工程投资。因此,建设基于LTE技术的无线通信综合承载网将成为未来轨道交通建设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