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观后感2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蚀》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蚀》观后感1
昨天我写了法国电影《蚀》,L'Eclisse观后感。
数年前我写不出这样与众不同的观感。写这样的观感一般要查阅一些别人写的文字,看看别人写什么,尤其是电影界的权威评论家。
如今我不会如此,觉得没有必要。我要发掘我自己的真实感受,很个人的感触,越是与众不同才越有价值。
电影如此,音乐也如此。
可以讲几乎一生有个错觉,总觉得要让自己的想法融入主流。自从迷恋上量子物理后我明白,要真实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哪怕和权威大相庭径。
一个真正的艺术大师创作时是怎么想的,谁也无法证实,即使大师本人也难以说清楚,如果能说清楚,那就不是杰作,堕落为平庸。类似于量子论中的观察造成波函数(信息)坍缩成具体表象。灵光乍现,一种很个人的迷离朦胧感觉闪现掠过,文如泉涌,心中的旋律自由流淌。
这样乍现的类似音乐的感觉极大多数人都会有,只是不善于表达。如能以文字表述,就是作家,如果能以艺术形式表现,就是大师级的作品诞生了。
纯艺术表述的是一种特殊的状态,很难用具体语汇描述。描述了一定不是这个状态,只能感悟,意会。这是人类语言的局限所致,无法表述那种既是又不是的`状态。
电影的画面是美的,所谓的美是学术定义,也就是协调,顺眼。给人的感觉是画中蕴含的内容,而这内容又是无法言说的,任何的描述,只要描述了,感觉一定是不完全对。
电影开头的无对白的分离,但电影大师意识流依存;绝不是杂乱的画面拼凑,大师的意识引导你。尽管说不出缘由,但能被吸引,就是被艺术感染。
女人对男人的诱惑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又不是女人的刻意勾引。说是无心勾引,似乎也不完全如此。描述成刻意行为,就是低俗。
股票所的众生相个个生动无比。透过现象似乎和草原上的群狮争夺猎物无异。
然而这一切均是色彩,褪尽铅华,又和麦克追逐雌狗无异,只是生命体存在的层级不同而不同。
《蚀》观后感2
《蚀》是由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执导,由意大利/法国制片,片长126分钟,1962-04-12(意大利)上映。
天空微白,已是黎明时分。可对于里卡多(弗朗西斯科·拉瓦尔饰)来说,这却是痛苦而残酷的一夜。无论里卡多怎样苦苦哀求维多利亚(莫尼卡·维蒂饰)回心转意,她已然心意已决,执意离去。维多利亚来到罗马证券交易所找她的母亲,远远地就看见母亲与经纪人皮耶罗(阿兰·德龙饰)兴奋地聊着股票。皮耶罗年轻潇洒,风度翩翩,很会讨女人欢心,而这对维多利亚来说毫无兴趣。但一种莫名的强大吸引力在两人之间慢慢滋生,然而两人谁也未曾踏出第一步。当她再次来到交易所时,却遇到股票狂跌,维多利亚的母亲也亏了很多钱。不安的维多利亚,觉得皮耶罗可以成为自己可靠的保护人。然而当两人终于在一起时,隐藏在他们背后的复杂关系又使他们彼此疏远。
由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执导的《蚀》,与《夜》、《奇遇》共同构筑了安东尼奥尼的《现代爱情三部曲》。安东尼奥尼的作品一直关注着人类精神状态的病态与疏离,本片的背后依旧是他所要传达出的人文道德危机和精神的空虚。本片荣获1962年第15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入围1962年第1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说实话看完本片,对于我要想理解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还是很有难度的。女主一上来就和旧爱分手,但依然关心,怕他想不开让人关注他。当她看到英俊的男主似乎情有所动,但好像心事重重,下不了决心。总是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大概导演想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吧。
观看本片有一个意外的惊喜,是看完影片之后才发现的。那个英俊的男主居然是阿兰德龙,这是我小时候的经常听到的一个名字。那时候他主演的《佐罗》风靡一时,他戴着面具与人击剑的场面成为印在脑海里的永恒画面。只是记住了画面却没有记住面孔。
再见,佐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