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1
今天,我观看了体育竞技类电影《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讲述了马哈维亚,一位印度的摔跤手,他最大的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金牌,却因生活所迫放弃了他所热爱的摔跤事业。随后他希望由他的儿子来实现这个未完成的梦想,但命运弄人,他生了四个女儿,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开始教女儿摔跤,经过一番波折,以及自己与孩子的努力,最终大女儿吉塔完成了他的梦想。
我认为这部电影将父爱、梦想以及爱国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同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很好地反映了女权、官僚、人性等诸多印度的社会现象。电影里的父亲也让我对他感慨甚多。马哈维亚,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不够考虑到孩子感受的父亲。他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不顾女孩子的身体与心理状况,即使村里、村外人对他以及孩子冷嘲热讽,他也毫不在乎,仍坚持着。他是一个有毅力、勇敢、不为外界所干扰的人。但是他也做出了令女孩不能接受的事――女孩留长发不能够很好地训练,于是他果断地剪去了两个女孩漂亮的长发,她们哭了,作为一个父亲,看见她们的眼泪,他心疼?
不过,在两个女孩听见女孤儿讲述了她悲惨的命运以及一生后,她们理解了父亲,原谅了父亲,也愿意为父亲的梦想付出自己的童年以及其他孩子所拥有的自由,即使她们很苦很累,但她们不是也迎来了幸福美好的彼岸吗?所以,我认为这部电影所塑造的父亲形象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他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他的勇敢,他的毅力让人对他大为赞叹。他的命运,他的严苛,他的倔强也让人不禁有些怜悯、讨厌他。但到了电影后期时,我们才明白了他这么做其实不光只为了自己的梦想,因为这两个女孩最后不都爱上了摔跤,为国争光了吗?
小草不经历风雨,怎能在困境中挺直腰背勇敢地面对;嫩芽不会努力地汲取养料,怎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勇敢的小草,美丽的花朵是我们的榜样,当然,成就那些榜样的人是伟大的,也同样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榜样。
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2
《摔跤吧!爸爸》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凭34.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7亿元)创下了印度影史票房纪录。
阿米尔汉饰演的辛格一家生活在闭塞的村庄,这里从来没有出过学摔跤的女孩,两个女儿吉塔和芭比塔被灌输了辛格的冠军梦想,她们忍受着极其严苛的训练和他人的嘲讽。
影片中的父亲辛格的教育方式,引来了热议。的确,所有人都要承认,他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了顶级的摔跤手,在这个意义上,他非常成功。但他既严苛又疯狂的训练方式,以及强制要求女儿完成自己未尽的事业的做法,却让有些观众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如此“强权式”的父亲,《今日影评》的嘉宾又会如何来看待呢?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潘若简在《今日影评》中表示:“没有最理想的父母,也没有最理想的教育,同样也没有最完美的孩子。好的教育是给孩子一个能够有自由意志的教育,让孩子有空间去选择。”
在影片中,印度的女孩子过了14岁就要嫁人,以后的生活,就是生孩子、做饭。她们的生活本来就无从选择。而辛格确实以强权的方式,给了毫无选择机会的吉塔和巴比塔一种新的可能性。
从人性上讲,父亲以自己的意志行事,不可取。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特殊的社会环境,女性的社会地位,使得父亲必须根据孩子的天赋来为她们谋划未来。以及,最最关键的一点,父亲其实做到了因材施教,毕竟他看出来了女儿们摔跤的天赋,并不是无由来地瞎折腾。
甚至可以这么说,父亲其实是难得的伯乐,因为他真的知道,自己的孩子就是摔跤的材料,不培养是浪费人才。虽说很苦很累,但是总比孩子一生碌碌无为、浑浑噩噩要好许多,他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天赋、条件,其次为国争光就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接力下去。
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3
这周,爸爸带我观看了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
这部电影讲的是印度一个摔跤手,一直想要个儿子,为印度赢一次国际摔跤赛,可一连4胎全是女儿。后来他发现,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巴比塔有摔跤天分,便让她们每天5点起来训练。经过训练,吉塔常常赢得全国赛,并进了印度体育学院。巴比塔也赢得了几场全国比赛,进了印度体育学院。后来吉塔越来越骄傲,之后的比赛频频失败。面临国际比赛,她爸爸只好给她继续当教练,赛场上指挥她,可总决赛时,爸爸不见啦,吉塔担心爸爸出了什么事,又怕爸爸不在,她打不好,开始胆怯。吉塔与对手相差4分,最终当她想到爸爸对她的希望时,她终于鼓起勇气,在最后的18秒里,凭借爸爸教她的技巧,赢得了比赛,成了第一个在国际比赛上获得冠军的.印度女摔跤手。
这部电影的情感很丰富,包含了爸爸对4个女儿,尤其吉塔和巴比塔的爱;体现了爸爸的爱国精神;更加体现了大女儿和二女儿的坚持;还有爸爸对两个孩子的希望。它还让我明白两个道理:当自己觉得自己很棒的时候不能骄傲,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如果想要成功某一件事,是必须吃苦的,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以成功。
我想学习也是这样,就像我想考苏丽丽老师的班,第一次选拔时,差20分,我有一点点不甘心,开始努力学习。这次选拔,又差了6分,我有些灰心了。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又重拾勇气和信心,只要我像吉塔和巴比塔一样坚持不懈,继续努力,就一定能考上苏老师的班。
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4
昨晚,我们看了一部最近很火的电影,叫《摔跤吧爸爸》。影片讲述了一位父亲克服着种种困难和嘲讽,将两个女儿培养成摔跤手,并为印度夺了第一块摔跤国际金牌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就交待了故事的背景——贫困的小村落,拥有金牌梦的前摔跤手爸爸,4个女儿,这样的组合,让我在那位父亲表示要把女儿培养成摔跤手时,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更别提他们用跑步代替专业训练,用麦地当训练场地了。我就如同村子里的人一样,觉得他疯了,这是痴人说梦。
但故事的进展让我大跌眼镜,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主动,从一开始的瘦弱到后来的强壮,从一开始在男孩面前不堪一击到后来打败男摔跤手。两个女孩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力扭转了所有人的看法,包括我的。我心想,或许真的可能。
但Geeta在国际比赛上的表现让人大失所望,屏幕外的我深深惋惜,心想这颗没有升起的星可能要提前坠落。所幸她及时找到了方向,在爸爸的帮助下顺利找回状态,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直到那场最终的比赛到来了。还有十几秒,记分牌上的数字是5:1,Geeta是1。这个数字仿佛击碎了一切,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要在十几秒内拿5分,我想,这次是真的不可能了。但是Geeta不这样想,那个彩虹摔,摔在地上,也摔在所有一路上对她嘲讽、对她说不可能的人的脸上。她用那一摔向所有人证明了:什么不可能?不,可能!
看完电影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如同Geeta的经历一样,都是在不断地将不可能转变为可能。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嘲讽,会有很多人告诉我们不可能,当这种时候希望你能如Geeta一样,把这句话摔在他们脸上——“什么不可能?不,可能!”
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5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我就是冲着阿米尔·汗去的,果然没让人失望,跟三傻大闹宝莱坞一样,都有对社会主流思想以及教育的抨击。这部剧给我最大感受就是一个人生指导师是多么重要的。因为爸爸的“自私”硬让自己的女儿踏上摔跤的路上,才让她们摆脱印度女孩一辈子守着厨房、相夫教子的生活。这更加坚定了我之前的想法:父母在孩子懂事前必须“逼”他专注一件事。因为我工作中接触很多都已经结婚生孩的阿姨们,她们大部分都持着一种想法:“我的全部工资支持孩子多学点兴趣,舞蹈、画画、书法、钢琴还上各种兴趣班”。其实我一点都不赞成这种自以为很伟大的做法,你以为孩子多学多接触新事物,等她最后发现自己真的喜欢什么你再让他专注么?NO!三分钟热度谁都有,为人父母,请事先做好规划,选定该专注的一件事并持之以恒好吗?现在互联网时代,综合素质谁都不缺,不懂的知识上网一查都有,未来的世界是“专业”的世界,谁把事情最精最细,谁才能无可取代。
电影中另外一个让我“害怕”的细节是,大女儿得到全国冠军之后上了印度最好的体育学校,她的世界开阔了,在朋友的引导下开始把头发留长、抹指甲油,去吃想吃的高热量食品,按老套的剧情后面的发展都是这位女儿比赛道路上各种遭遇挫折,果不其然。所以这才让我害怕,是不是只有短头发、不打扮,没有杂七杂八的欲望的时候才能够取得成功?反过来就是说,没获取成功就是因为有了无谓的欲望?难道留长头发、抹指甲油、吃甜食就是罪恶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打扮漂漂亮亮也能取得成功?
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6
说实话,这部电影里开头部分的阿米尔汗我是不喜欢的。大概是太接近现实的缘故吧。,典型的中国式父母。
将自己的心愿强加于孩子,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简单粗暴。比如:在两个女儿抱怨在泥地里摔跤让她们头上都长了虱子的时候,爸爸的做法是将两个女儿的头发剪了。所幸,剧中的爸爸确实在摔跤方面有天赋,对两个孩子的指导和训练是正确的,而两个孩子也遗传了爸爸的摔跤基因。
我不敢想,如果爸爸一直以来的训练方式确实有问题,或者一开始爸爸对女儿天赋的判断就是错误的话,结局会怎样呢。
从故事所在的大环境——印度这个角度所考量的话,这个爸爸还是让我敬佩与感激的。
影片中有两次突出的父女之间的冲突与和解。
第一次:爸爸将摔跤的心愿强加于女儿,并且逼迫她们进行高强度训练,在身体与心理上都承受巨大压力,在一次女儿去参加亲戚婚礼的时候冲突爆发。这次冲突着重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爸爸要逼迫两个女儿摔跤。在那样的环境下,摔跤是爸爸所能为她们创造的唯一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道路,唯一能让她们的命运有所不同的办法。否则,她们就只能在懵懵懂懂的时候就早早结婚,从此围着老公孩子转,生命就在灶台上耗尽。
第二次:在大女儿去了体育学院之后。面对不一样的训练方法,生活方式,和更广阔的世界,女儿从内心生出了对爸爸的蔑视和反叛。这其实是女儿想要获得爸爸肯定的另一种方式。以前通过听爸爸的话来获得认可,现在通过展现自己,在爸爸面前展现一个我比你更厉害更了不起的自己,从而获得认可。当然,姜还是老的辣。女儿的自以为是使得自己在世界大赛中落败。这次的失败让她反省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稚嫩,从而达成了父女之间的又一次和解。
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7
纵观《摔跤吧爸爸》里两个女儿的成长之路,确实是艰辛,可以说是,爸爸从没有条件创造出条件,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了各种培养女儿成为摔跤手的条件,以及后面爸爸来到城市,照样通过各种传统的方式,以不服输的毅力,在体育学院外指导着自己的女儿,这让我想起我们最常说的古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部电影真的很好诠释了这句古话,面对困难,焦躁逃避是没用的,唯有想尽办法动员你身边一切可用的资源,比如没摔跤场,爸爸就自己盖,没钱买鸡肉,爸爸就说服老板低价出售肌肉,体院要开除大女儿,爸爸动情的演讲打动了领导,给了女儿最后一次机会,没电脑看比赛的录像视频,他们就去包下整个电影院,视频一段一段分析,再一段一段标记,最终帮助女儿夺得金牌,如果我们都有这种毅力和思维,又何尝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这也是电影给我最大感动和启发的地方,影片中还有一个感人的细节就是,爸爸居然没花掉女儿们在邦级比赛中的奖金,而是给完好的保存下来了,可见父亲是真的热爱摔跤,真的想为印度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对于当下有些父母想通过子女成为体育明星而致富的父母好好上了一课。
网上都说是阿米尔汗是印度国宝级人物,是电影天才,但是当我得知他主演这部电影时,是先增重27公斤,然后再瘦回到年轻时爸爸的状态,以及主演们都为拍好这部戏,都各自练习了很久的摔跤的时候,我觉得所谓的天才,就是比别人做事更用心,付出更多,更不急功近利,用良心去拍一部好电影,期待阿米尔汗的下一部力作,也期待中国也能出现像阿米尔汗这样的“天才”,最后要感谢我的女友,要不是在她的推动下,我也不会那么早去看这部电影。要知道,在电影院里看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还是有点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