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诗的特征 (认知目标)
2、掌握诗的内容(能力目标)
3、体验诗的意境(美育目标)
4、感悟作者的情感(德育目标)
二、教法、学法
1、情境烘托与熏陶,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
2、读中求知的方式;
3、教师“启发式”、“讨论式”;
4、学生“自主、探究式”;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朗诵带、歌曲带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
1、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中,《纸船——寄母亲》的朗诵响起(播放朗诵带);
2、同学们轻声附和;
3、朗诵结束,老师饱含深情的:同学们,世上有一种感情最深厚——这就是亲情;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这就是——(学生回答“母爱”),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写信、唱歌、写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纪老人冰心的诗作《纸船—寄母亲》
板书:《纸船——寄母亲》
[初读]
1、学生自己初步划分节奏,标示重音;
2、学生自由读,圈点批画,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3、老师介绍背景(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离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思念母亲的诗。
[解读]
1、自由读,学生结合课文旁的“批注”理解重点词句。
2、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订正,解决字词含义。
[范读]
1、老师带着感情的朗读。
2、放朗读磁带(让学生感受、体验、比较其妙处)
3、学生听后再次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4、学生再次自由读。
[品读]
1、学生集中读第一节,讨论:
①这一节主要写“我”在干什么?(抓住两个动词理解——“叠”、“抛”纸船。)
②哪些词语突出了“我”的感情?(从不肯、留着——留着)
③这些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感情怎样?(思念、执着)
2、点名读第二节,讨论:
①这一节写什么?(继续叠、抛纸船)
②哪些词再次强调“我”的执着?(不灰心、总)
③这一节在整首诗中有什么特殊作用?(为下文直接抒情和“托梦”作铺垫。)
板书:(第一、二节)叠、抛纸船→(执着)的思念
3、男生读第三节的前两行,女生读后两行,讨论:
①这一节的神来之笔指什么?(纸船入梦)
②诗的最后一行为什么要用一个“求”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表明女儿渴望之切,希望纸船不管路途有多遥远,风浪有多大,也要将“我”的思念带给母亲的情怀。)
③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的句子是?(结尾两行)
④这个感情深到什么程度?(至极)
板书:(第三节)梦纸船→(至极)的思念
4、集中读全诗,讨论:
诗人赋予“纸船”什么含义,又是如何将至极的思念告诉给母亲的?(纸船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象征思念母亲的一颗心;诗人将象征孤独和思念的纸船送入母亲的梦里,以表达怀念母亲的感情。)
[背读]
1、学生采用半读半背的方法自由背读;
2、集中背:根据板书老师引导背;
3、单个竞赛背。
[拓展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纸船》这首小诗,了解了诗人寄托情感的方法,现在我们朗读另一首小诗,再一次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1、出示投影:
《新月》(沙鸥)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晚。/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里靠岸。
3、采用不同方式读三遍,讨论:
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深深的思乡之情)
②故乡带给诗人的永远是怎样一种感觉?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温暖、馨香;新月、花香、春天……)
③体味“我在你梦里靠岸”的意境。(诗人乘小船回到了宁静优美的故乡)
④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些与故乡有关的古诗句?(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王唯的“独在异乡为异客……遍插茱萸少一人”等)
[创新读]
1、现在我们要拍摄一段MTV,想象一下年青时的冰心在海上“叠、抛”纸船时的心情,请你为她设计几句内心独白。(妈妈,妈妈,你知道女儿有多想你呀!这思念,比山高;这思念,比天大;这思念,我只能用“纸船”的方式来表达……)
2、现在请为你远在异乡(或打工、或工作)的妈妈发一条短信,表达自己深深的思念。(20字以内)(妈妈,今晚月儿正圆,您能来到我的梦里吗?)
[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感受美的旋律,体验爱的温馨,鼓动情的风帆吧?!——
《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再次响起,在全体师生满怀深情的《纸船——寄母亲》的朗诵声中结束授课。
附板书设计:
(第一、二节)叠、抛纸船→(执着的)
《纸船——寄母亲》 思念
(冰心) ( 第 三 节 ) 梦纸船→ (至极的)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作者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3.以纸船为凭借,进行练习,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体味诗歌内涵。 课前准备:
录音等音频资料、课件、作者相关背景材料,纸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1923年,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约克逊号邮轮载着23岁的少女冰心第一次远离祖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赴美留学。海浪滔滔,天风吹卷,邮轮在颠簸中驶向遥远的国度。此去远涉重洋,相去万里,要多久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太平洋的海风中,冰心含泪写下这首——纸船寄母亲
2、出示课题(课件)。
二、初读课文,想象诗景
……此处隐藏2750个字……情境烘托与熏陶,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教师“启发式”;学生“自主、探究式”;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强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和学生一起叠纸船,并提问:如果要把你的纸船寄给你的一位亲人或者朋友,你准备在纸船上写上什么话呢?
接下来我们看看冰心把她的纸船寄给谁呢?又写了些什么话呢?
诗歌内容
1、第一节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请一个同学朗读诗歌第一节。
提问:为什么“我”不肯随便丢弃一张纸,要留着留着?
回答:要留着叠成小船,并且一张纸要叠成很多很小的船儿。
我们一张纸就叠一只小船,而诗人为什么要把一张纸叠成那么多的小船呢?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回答。
“我”的小船叠好了要干嘛呢?抛到海里。诗人是在轮船上。
第一节内容:叠、抛纸船
2、第二节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请一个同学朗读诗歌第二节。
提问一:“我”叠的纸船抛到海里之后会怎么样?
回答: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提问二:“我”小船都被破坏了,为什么还是要每天都叠着?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回答:诗人一直都希望至少有一直小船能够到“我”到他到的地方去。执着,坚持,心中永存希望的人。
提问三:第一节留下的问题,诗人为什么要把一张纸叠成那么多的小船呢? 回答:“我”希望叠的纸船到我希望他到的地方去,而纸船抛到海里不是被风吹回到船上,就是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不能到我要他到的地方,所以我要尽量多叠纸船,增加实现愿望的概率和可能性。
第二节内容:纸船的命运,坚持叠抛纸船
3、第三节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齐读诗歌第三节。
提问一:第二节中“我”要纸船去的地方是哪儿?
回答:母亲身边
纸船可能漂洋过海到达母亲的身边吗?显然不能。于是诗人便遥想母亲在梦中能够看见一只很小的纸船。
提问二: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
回答: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我”含着累叠的,载着她的爱和悲哀经过万水千山的跋涉到母亲身边的。
提问三:为什么要用“求”字呢?
回答:表明女儿渴望之切,希望纸船不管路途有多遥远,风浪有多大,也要将“我”的思念带给母亲的情怀。
第三节内容:梦纸船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念之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型]
教读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当代著名散文大家杨朔借眼前的荔枝树,抒发了对“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的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借物抒情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
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提示,想象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明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诗人因为强烈地思念祖国思念亲人,漫漫旅途中便愈来愈感到孤独、惆怅。因此,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的这种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
2.第一节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由来已久。
关键词语有:从不肯总是一只一只(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并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
3.第二节中,诗人精心叠出的纸船抛入大海后,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令人心碎的,作者自己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却还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愿望能否实现,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能否寄托思念,能否排解孤独、忧伤。只有她自己不停地叠寄托自己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小纸船,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吹卷打湿不灰心总希望(集体朗读体会,并加以指导)
4.第三节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种写法在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在第三节中,作者运用了想象的写法。这种写法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梦中看见不要惊讶含着泪叠的载着她的爱和悲哀
5.诗中的纸船有什么象征意?(指名几名学生朗读,重在体味诗歌的情感)
明确:纸船象征了作者爱母亲、爱祖国的那一片诚挚之心。
6.引导学生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⑴明确本诗的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⑵教师和学生充满激情地演唱歌曲《千纸鹤》。
⑶问:《千纸鹤》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
明确: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抒情方法,借千纸鹤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⑷因为环境的变化,我们每个人有时都会思念自己的同学、伙伴以及长辈。每当这种思念之情难以排遣的时候,你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寄托你的思念之情的?
7.选几名学生配乐朗诵这首诗。
(四)梳理、总结、扩展
《纸船——寄母亲》这首诗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借含泪叠的纸船纸船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那一片深深的诚挚的思念之情。诗歌朗读起来,感情深沉浓郁,令人回味悠长。
[布置作业]
把你对同学、伙伴以及长辈的思念之情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写出来。字数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