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8 17:00:49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意思,感受语言的优美。

2、掌握“而”、“也”的用法。

3、理解欧阳修的旷达情怀,“与民同乐”的积极政治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而”、“也”的用法。

2、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诵读式教学。

【教具】

录音机,投影机。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由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课文。

2、简介欧阳修的生平。

参考课文注释①并补充有关内容:

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革新政治,触动保守派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虽被贬谪,却不消沉,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他的志趣,不在山水之间,而在一州之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的。

3、听录音朗读,学生轻声跟读。

4、教师介绍“而”、“也”的用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5、齐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揣摩语气。

提示: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 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⑵ 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⑶ 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本文还用了25个“而”字,读时要分辨轻重,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

朗读时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特点,注意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

6、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理解文章主旨:

本文以“醉”、“乐”二字提挈全文,“醉”是表象,“乐”是本质。“醉”、“乐”二字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清晰,试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⑴ 开头一段介绍醉翁亭,包括两个层次:1层介绍醉翁亭的_______;2层介绍醉翁亭的__________。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

⑵ 中间两段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分两层:1层写___________,先用“___________”一词领起,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收一笔。2层写___________,先用“___________”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写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项内容。这四项内容是为结尾“太守醉”三个字作铺垫,又以“太守醉”一句照应第一段“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这句话。

⑶ 结尾部分也可分两层:1层写___________,2层写___________,这两层中间用“____________”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结尾用“__________”这句话,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提问学生,然后教师作纠正、补充。

7、参考文中的注释,请三位同学翻译文章

8、教师小结,并板书: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第三段: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宴罢归去并点出作者名姓。

二、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三、布置作业

诵读课文,熟读优美的写景佳句。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2

【课前自主学习】

(1)学生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二、三、四段的意思。

(2)注意词语

林霏开云归岩穴瞑晦明变化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伛偻提携山肴野蔌宴酣之乐觥筹交错颓然乎其间

鸣声上下乐其乐同其乐树林阴翳苍颜白发

【课堂学习】

1复习提问

(1)指名读二段,并说出二段大概意思。

(2)指名读三段,试译课文。

(3)指名读四段,试译课文。

2导入

看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我很高兴。这堂课,我们的任务就是理解文章二三四段的意思。同学们掌握的已经很好了,我领大家再强化一下

3学习过程(精讲内容)

(1)学习二段,填空

写早晨景色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写晚上景色的句子“云归二岩穴瞑”

春景“野芳发而幽香”、夏景“佳木秀而繁阴”

秋景“风霜高洁”、冬景“水落石出”

二段点题句子“乐亦无穷”

(2)学习第三段,回答:这一段都写了哪些内容?分别用原文语句概括

写了四方面的内容,“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3)学习第四段,分析文章思路---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了、鸟不知人、人不知太守、乐其乐、同其乐----点明主旨

4练习

解释词语

林霏开云归岩穴瞑晦明变化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伛偻提携山肴野蔌宴酣之乐觥筹交错颓然乎其间

5反馈练习

填空:写早晨景色的句子、写晚上景色的句子、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主旨句。

6知识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二三四段,大致理解了课文内容。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巩固今日所学

7板书设计

早晚四季之景---乐无穷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游人去禽鸟乐、乐其乐、同其乐

8作业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3.积累文言词汇,朗读并背诵全文。

4.学习课文写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体会其中蕴涵的道 ……此处隐藏23803个字……“醉翁”、“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3.字音、字形、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环滁( )琅玡()林壑()辄醉()弈者胜()

阴翳()酒冽( )山肴( )野蔌()岩穴暝()

提携()颓然()伛偻()()觥筹交错()()

(二)初读感知

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逐步达到以下要求:读准字音、节奏,流畅。

2.对照注释,查找工具书,疏通文意。

3.指导朗读,注意“也”“而”的语气,读出味道。

(1)“也”的语气:

a.陈述语气(用于描述景物)

b.肯定语气(用于介绍人名)

c.感叹语气(用于直抒胸臆)

(2)“而”字读时分辨轻重

a.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重读.

b.作为连接词语和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可以轻读。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

2.作者围绕“乐”字写了哪些具体的景和事?怎样描写这些景?

3.作者自号醉翁,他的“醉”与“乐”有什么关系(结合背景资料)?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

(二)展示交流

点拨引导:研读赏析问题2(怎样描写这些景?),可从写作技巧进行赏析:

1.构思精巧,脉络分明2.运用虚词,表情达意

3.远近映衬,动静结合4.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示例:

三、拓展延伸(内容必须包含一篇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训练)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A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彝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僚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田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垒矣,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出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伛偻提携。()(2)起坐而喧哗者()

(3)俯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4)请循其本。()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这两个语段讲的都是出游之乐。【A段】主要写的是;

【B段】主要写的是。

4.这两个语段围绕一个“乐”字,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你怎么看待这两段文字中的“乐”?

四、布置作业

(一)记忆作业:在理解基础上背诵全文

(二)积累作业:

1.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

山行六七里:名之者谁: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古今异义。

颓然乎其间者(古义:今义:)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今义:)

野芳发而幽香(古义:今义:)

3.特殊句式。

(1)环滁皆山也()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3)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4)得之心而之酒也()

4.流传至今的成语,并解释。(3个)

5.翻译句子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③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④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6.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3)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两种人是《桃花源记》

中则是用“”来指代。

(4)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

五、板书设计

28.醉翁亭记

美酒山水

醉美景酒不醉人人自醉与民同乐乐无穷四时乐

人和游宴

理想乐其乐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总结全文,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总结全文,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课文。

二、逐段背诵。每段限定背诵时间,以强记。

三、指导背诵,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入手,尽量不死背。如第一段,共11句话,分作三层来理解背诵。前4句放在一起背,是由远而近写景(一句除外);第5句至第9句放在一起背,这里写作亭者,命名者,“醉翁”之号的由来。最后两句放在一起背,其他段的背诵,先分一分层,将内容相关联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便于记忆。

四、由学生自己边背边理清文章脉络。

(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

(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

(4)。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

五、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六、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

七、总结全文:

1、用不同的虚词过渡,层次分明。

2、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3、语言精练优美,流畅传情。

八、完成课后练习。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