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8 16:58:56
《蜀相》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蜀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蜀相》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有一定的诗歌分析能力,能够自主赏析一些较简单的诗歌,掌握一定基础的写作手法等。

内容分析:讲解诗歌,感受情感态度,学习炼字题解读技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借景抒情、反衬等表达情感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正确把握诗歌情感。

3.情感与态度: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作者情感态度。

理解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诗歌的“炼字”题型解析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朗读法、点拨法

知识点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教材,第一单元自主赏析第14页。

教学类型: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以一副对联导入课文。

二、 知人论世,知世论事。PPT显示知人论世意思,然后出现作者简介,随画面讲解,并介绍写作背景。

三、 诵读课文。配音朗读,学生齐读。

四、 逐句分析写作手法,情感态度。

首联,丞相——诸葛亮,亲近仰慕之情。锦官城——成都,柏森森,表现出历史的悠久和寂寞荒凉之感。

颔联,两个字沟通了情与景的联系,实现了诗意的逆转。分析“自”和“空”的妙处。自——青草自绿,无人光顾。空——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表现丞相庙宇幽静、寂寞,先贤的功绩被人遗忘诗人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无处泼洒,只有引古人为同调,这是何等寂寞的怀古之心。以乐景衬哀情,寓情于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颈联,了解诸葛亮一生功绩。

尾联,抒发主要思想感情,其中的“英雄”指的是千古以来的仁人志士,为国捐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壮士,尤指如作者这样许身社稷,志在匡国的人,隐含了坐着的感时伤乱之情。

五、 炼字。将颔联中的两个字提炼出来,重点讲解炼字题的做法,及考试时的应用。

六、 总结。总结整首诗歌情感。

七、 作业。背诵整首诗歌。

《蜀相》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登高》了解咏怀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学习《蜀相》了解咏史诗借古伤今的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参照对比,学会鉴赏作品,进而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意目标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教学设想

1.通过比较、涵咏,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丰富意蕴,体会诗人的风格特征。

2.点拨、讨论、讲析相互结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4.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涵咏鉴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2.难点:理解杜甫,真正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体会出诗中郁勃的情势。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诵读感知

觅得诗趣

【投影】课前投影杜甫肖像,配乐。

【提问】知道他是谁?熟悉他的诗吗?请几位同学读一句你最喜爱的杜甫写的诗。

【讲述】这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军人物,他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

今天我们通过他的两首诗作《登高》和《蜀相》,一起走近杜甫,去领略一位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去体会一位天才诗人的艺术天赋。

【板书】蜀相登高

【投影】简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

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唐]元稹

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

——[宋]秦观

世上创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下面请大家一起诵读两首诗,要求:先读《蜀相》,后读《登高》。

教师做朗读指导。指名读,范读。

若干学生逐一背诵一句自己喜爱的杜甫的诗,要求不能重复。

诵读一

学生按要求诵读两首诗。通过诵读,熟悉作品,从不同角度体会诗中的意境。

利用媒体营造氛围,通过对熟悉的杜甫诗作的背诵,意在唤起学生的回忆,引逗起学生欣赏的兴趣。

诵读是欣赏诗歌的出发点,引导、启发学生多读,读懂内容,读出感情,读出形象。

蜀相

登高

创作时间

760年

767年

季节

春天

秋天

抒情特点

借古人抒怀抱

(咏史诗)

借登台遣郁闷

(咏怀诗)

情景关系

乐景写哀

景中含情

感情基调

感伤、叹惋

孤愁、悲苦

参照比较

探得诗心

1、感性的比较

【讨论】读了两首诗以后你更喜欢哪一首?说说理由。

2、理性的比较

【投影】两首诗对比表格

【讨论】

1、说出两首作品写作的时间和作品反映的季节。

2、研讨两首诗不同的抒情方式。

明确:咏怀多因景生情、抚迹寄慨,所抒多为今昔感衰、人事沧桑之感;咏史多因声兴感、抚事寄慨,所寓多为对历史人物的见解态度或历史鉴戒。

3、指出写景句,讨论诗句中情与景的关系。

体会“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的感觉:凄凉萧条。

抓住“自”和“空”,体会于春色好音中隐含的寂寞苍凉之情。

4、比较两首诗不同 ……此处隐藏8730个字……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杜甫被誉为“诗圣”,他为我们留下大量诗篇。《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指导的最好教材。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对杜甫其人及其诗歌风格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对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以及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并不陌生。根据课堂“三讲”和“三不原则”:学生会的没必要讲。高二的学生与高一学生相比,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提高,且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也非常强,那么再次学习杜甫的经典诗歌就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诗歌表达了什么”这一层面上,而应积极探讨“诗歌通过什么表情达意”,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主体地位。此外,高二六班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所以不仅要注意学生成长的大方向,还要留意个别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以学定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老师的辅助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自主学习,了解杜甫其人及其诗歌创作风格。

2.?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分析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情感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知人论世,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学习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寻”、“自”和“空”在诗中的情感

【教学方法】

1.教法:本着新课标的精神和诗歌教学的特点,结合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主要采用启发式、探讨法、导学法、朗读法和教授法。其中以朗诵法、探讨法为主,启发式、导学法和讲授法为辅,结合导学案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自主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环节】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杜甫和诸葛亮的画像导入:一位是一代贤相,他用至诚开创了蜀汉三分天下的辉煌;一个是大唐诗人,他用带血的喉咙嘶哑地吼出了盛唐气象破灭的哀伤,忠心也好,至诚也罢。都抵不过人生长恨水长东,南阳卧龙终成梦,少陵野老泪满襟。当这两位圣贤相识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认真聆听,走入文本

引起学生兴趣,迅速进入课堂状态,为新课做好准备,学生初步感知杜甫对武侯的崇敬之情。

以诗话的语言营造课堂文学的氛围。

集体朗读1

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诗文的学习尤其是这样,让我们一起把诗歌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诗歌

初次诵读诗歌,正音正字,初步把握情感。

学生示范诵读

请一个学生评价集体朗读,并示范诵读。

学生评价,并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诵读一次。

学生评价,使得评价机制多元化。同时让学生懂得如何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他人的长处与优点,并用恰当而巧妙的语言让他人愉快地接受自己的建议。

1.如果让你把诗歌的情感用一个字概括,你会用哪个字?用原文回答。

学生自学课文,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通过关键字词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通过讨论前的自学,为小组讨论奠定基础。

集体诵读2

如果诗歌情感基调是哀伤的,那么诵读的语调应该是低沉的,语速应该是缓慢的,让我们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再一次感受诗歌的情感。

学生在之前诵读和分析诗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再一次诵读诗歌。

进一步通过诵读感悟诗歌感伤之情。

诗歌通过一个“寻”表达了杜甫拜谒诸葛武侯的迫切心情,请问在《蜀相》中,杜甫分别找寻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导学案在小组之内讨论

自主学习,重在主动性,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渴望获得知识的个性心理特点,学生可以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和情绪状态。这时对学生而言,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享受和体验。

通过对祠堂外部氛围的营造、内部景象的描写和对诸葛亮功绩的追述,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的崇敬倾慕之情和自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学生在自学中进一步了解作者蕴藏在字词中的情感。

经过合作探究,学生展示作者寻到了什么,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其中着重体会“柏森森”、“自”和“空”表达的情感,以及颈联以乐景写哀情的表达方式。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补充表达自己对诗歌情感的体会。

当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时,才说明自己真正理解到位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方式是判断其对知识是否真正掌握的重要尺度。

在诗歌学习中,应有文本意识,紧扣字词体会情感,从而做到读者、文本和作者的多重对话。

集体诵读3

在充分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再一次诵读,感受作者的悲情。

学生集体诵读。

在诵读中达到和作者心灵沟通的目的。

思2

诗的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流泪,请问这里的英雄指的是谁?

根据出句可明确是诸葛亮,根据前文的分析也可知是杜甫本人。

诗人写古人古事,常常会将自己与古人相对照,从而生发感慨。

议2

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杜甫诗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并说说原因

知人论世

了解作家的思想、生平和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

诵读4

总结课堂,结尾诵读

有感情的在诵读中结束课堂。

在已学习的基础上再次以诵读感知怀才不遇之士的悲情。

根据学生展示的成果,教师以干练简洁、一针见血、有推进型的语言进行评价;或者采用生生互相评价的方式对展示的讨论成果予以评价。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认真聆听他人的回答,并思考提出问题。

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深入问题的思考,对他人的评价实际是对问题的二次思考,不仅有利于建立竞争模式,也可以推动思维的深化,避免自学流于形式化。

学生5分钟时间完成课堂练习,夯实基础、加深理解。

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的检测,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

布置作业

记录作业

通过作业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蜀相

杜甫

《《蜀相》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