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滁州西涧》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滁州西涧》教案1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讲课人:唐聪单位:四川省东汽中学[教学目标]
一、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1、体味诗歌的意境美。2、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2、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具准备]CAI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
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二、欣赏FLASH《滁州西涧》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1、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2、 那么请同 2、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鸟鸣、潮急、舟横)急、)
3、 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四、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春涧寻幽
五、进入诗歌的意境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和FLASH中的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
六、体会作者的情感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七、请同学们评论此诗,谈谈自己的收获。
八、背诵诗歌
《滁州西涧》教案2【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
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滁州( )西涧( )黄鹂( )
2、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2),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宝末年,以三卫郎侍玄宗,放浪不检,后来悔悟,折节读书。曾任洛阳京兆功曹等职。建中年间出任滁州、江州刺史,后转左司郎中,贞元初任苏州刺史。他在历任官职中都努力做一个清廉刚直的地方官,并对民间疾苦经常表示关怀。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
很多,也很著名。白居易曾评论他的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3、朗读指导。
a、出声朗读,读准字音。
b、细读,校准节奏。
c、精读,悟出重音。
d、品读,读出声调。
e、诵读,定准基调。
二、课堂学习研讨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2、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本诗描写的画面?
3、仔细揣摩作者对“鹂”的态度?
4、“潮急”: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
5、“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操守品行?
三、当堂检测、评估
1、“舟自横”三字有怎样的深意呢?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2、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
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现,开篇幽草、黄鹂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 ……此处隐藏5697个字……格。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二、师范读《滁州西涧》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
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1、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2、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鸟鸣、潮急、舟横)急、
3、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
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四、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春涧寻幽
五、进入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
六、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朽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七、请同学们评论此诗,谈谈自己的收获。
八、背诵诗歌
《滁州西涧》教案7一、教学内容概述
《滁州西涧》是长春版教材第十册第二板块古诗四首中的第二首,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这首诗也是诗人当时处境和心情的形象写照,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认识1个字,会写2个字。
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对古诗有一定的积累,也掌握了一些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所以说,对他们而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并不难,但是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可能会似懂非懂,所以在教学前需要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作者韦应物的资料,这样很利于学生感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教学中,要出示一些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从而激活学生想象力,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送别诗,谁能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能说说这首诗中的名句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中的名句千古传颂,经常被引用,唐代还有很多被后人传颂的古诗,今天我们学习本版块的第二首诗:《滁州西涧》,这首诗中也同样有被人传颂的佳句,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要求会认的字“滁”,通过课前的预习,能解释一下诗题的意思吗?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自学要求会写的字“涧”“郦”,并理解诗句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3、学习前两行诗,读一读这两行诗,看看作者都写了什么?(用横线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勾画出来)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2)黄鹂——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
(3)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4)再读这两行诗,想象是描写的画面。
前两行诗写了作者在涧边所见的景物,后两行诗又写了作者在哪所见的景物呢?
4、学习后两行诗。指生读后两行诗,教师出示课件
百度收索:
看后,现在你能说说后两句诗描写的是哪的景物了吗?(涧中)能结合画面说说后两行诗的意思吗?(同桌间交流后汇报)
(1)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2)再读这两行诗,体会是所描写的画面。
(三)把握整首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课件出示作者画像,介绍作者韦应物。
(四) 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五)作业:背诵课后积累中的古诗《惠崇春江晓景》